mk体育_国安新基地初体验,工作人员坦言仅够使,高标准追求永不止步

admin 34 0

北京西北方向,一座占地超过200亩的现代化足球训练基地已经悄然投入使用,这里是mk体育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的新家,但走进这里的工作人员和球员们却带着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搬迁新家的喜悦, mk 也有对未来的更高期待。

“只能说够使,距离满意还有差距。”一位在国安俱乐部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在带领记者参观新基地时,坦诚地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句简单直白的评价背后,折射出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进步、挑战与追求。

国安新基地初体验,工作人员坦言仅够使,高标准追求永不止步

新基地初体验:硬件升级显著但仍存遗憾

国安新训练基地于2024年底竣工,2025年初正式启用,基地拥有8块标准训练场地,其中3块配备地暖系统,2块为室内场地;建有可容纳200人的运动员公寓、现代化健身房、康复中心、战术分析室等设施,与先前位于市区的老旧训练场相比,新基地在面积和设施种类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国安新基地初体验,工作人员坦言仅够使,高标准追求永不止步

“从功能上来说,新基地确实解决了我们之前的很多痛点,”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指着整齐划一的训练场说:“以前遇到极端天气,我们连正常的训练都难以保证,现在有了室内场地和地暖系统,无论下雨下雪,球队都能正常训练,确实‘够使’了。”

随着记者的深入探访,工作人员口中的“差距”也逐渐清晰起来,虽然基础设施已经到位,但许多细节仍需完善:部分训练设备的采购尚未完成,运动员公寓的隔音效果有待改进,智慧训练系统的安装也还在进行中,更重要的是,与欧洲顶级俱乐部的训练基地相比,国安新基地在科技集成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仍有明显不足。

与国际对比:认清差距才能迎头赶上

工作人员特意向记者展示了基地内的数据采集系统:“我们安装了初步的视频采集设备,可以记录训练和比赛数据,但这还远远不够,欧洲顶级俱乐部的训练基地已经普遍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球员表现分析、伤病预测和预防,甚至还有虚拟现实训练系统,这些我们目前都没有。”

在康复设施方面,新基地虽然配备了水疗池、冷热浴等基础康复设备,但缺乏更先进的恢复技术,如高压氧舱、漂浮疗法等现代康复手段,工作人员坦言:“这些高端设备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短期内难以配备。”

更令人担忧的是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工作人员指着场地灌溉系统说:“我们虽然采用了节水灌溉设备,但在雨水收集、太阳能利用等方面还没有完善规划,欧洲许多俱乐部训练基地已经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甚至有余电上网,这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建设历程:一波三折的背后

国安新基地的建设历程可谓一波三折,项目最早于2018年立项,原计划2022年完工,但由于疫情、资金和审批等多重因素,工期一再延误,工作人员回忆道:“那段时间真的很艰难,每次训练场地出现问题,我们都心急如焚,但又无可奈何。”

资金问题是导致基地建设“缩水”的重要原因之一,最初的设计方案包含更多高科技设备和更环保的设计,但由于预算限制,不得不进行多次调整和削减。“有些设备我们真的很想配备,但考虑到俱乐部的整体财务状况,只能暂时放弃,”工作人员的语气中透露着遗憾。

地理位置的选择也带来了一定挑战,新基地选址在郊区,虽然面积大大增加,但距离市区较远,给工作人员和球员的通勤带来不便。“有些年轻球员还没有驾照,每天训练需要俱乐部安排接送,这增加了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

球员反应:满意中有期待

记者在探访期间偶遇了几位正在加练的年轻球员,他们对新基地的评价相对积极。“场地条件比之前好太多了,尤其是草皮质量,”一位青年队球员表示:“训练后恢复的设施也更齐全,这对我们预防伤病很有帮助。”

球员们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一位老队员指出:“室内场地的通风系统可以进一步改进,高强度训练后有时会感觉闷热,力量训练设备还可以更加丰富,特别是康复训练专用设备。”

外援对新基地的评价则更为直接:“与欧洲相比,这里的基础设施已经不错,但在细节上还有提升空间,比如更衣室的个人储物空间设计、休息区的舒适度等都可以进一步改善。”

未来规划:持续改进永不止步

尽管新基地已经投入使用,但俱乐部的管理层清楚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开始而非终点,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俱乐部已经制定了基地升级的三年规划:“我们计划分阶段引入更先进的运动科学设备,打造智能化训练系统,同时加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

首期升级计划将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重点建设内容包括:引入运动表现大数据分析平台、增加运动科学监测设备、改进康复中心的设施配备等,第二阶段的升级则着眼于建设更先进的技战术分析系统和虚拟训练设施。

“我们希望在未来三年内,将新基地打造成亚洲一流的训练中心,不仅满足一线队的需要,还能为各级青年队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工作人员充满期待地表示。

中国足球基础设施建设的缩影

国安新基地的现状某种程度上是中国足球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缩影——有明显进步,但仍有不小差距,近年来,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的推进,多家俱乐部都建设或升级了自己的训练基地,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升,与足球发达国家的顶级俱乐部相比,我们在科技应用、可持续发展和细节处理上还存在明显不足。

专家指出,训练基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球队的训练水平和球员的成长环境,是足球俱乐部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安工作人员“只能够使”的评价,既体现了对现状的清醒认识,也反映了追求卓越的不满足心态。

这种不满足,或许正是中国足球最需要的态度之一,只有认识到差距,才能明确方向;只有不断追求更高标准,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夕阳西下,国安一线队队员陆续来到场地开始下午的训练,在新基地的绿茵场上,球员们奔跑、传球、射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和希望,工作人员站在场边,望着正在训练的球队,轻声说道:“现在可能只是‘够使’,但我们会不断努力,让这里变得越来越好,因为国安永远追求最好。”

这座新基地,就像中国足球一样,正在路上,既有不足,也有无限可能。